有關台積電在中國迅速成長的半導體競爭對手的4件事

刊登日期:2020/8/22 下午 12:58:51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台積電的前景看似光明,但投資者不應忽略有關其中國日益壯大的競爭對手的四個關鍵事實:中芯國際。1. 中國最大晶片生產商:台積電及三星都接受無晶圓廠晶片製造商的訂單,而英特爾主要生產第一方晶片。中芯國際在代工晶片生產商領域遠遠落後於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及UMC,排名第五。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一份報告,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大約相當於年收入40%的援助。在台積電為討好美國監管機構而取消華為的訂單後,中國政府基金最近也增持了中芯國際的上海工廠股份。2.比台積電落後兩代:中芯國際最先進的代工廠可以生產14 nm晶片,但這些晶片比台積電落後了兩代,台積電於2016年開始生產10 nm晶片,於2017年開始生產7 nm晶片。中芯國際於上一季只有1.3%的收入來自14 nm晶片,6.5%的收入來自28 nm晶片。其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較舊的節點,其中40/45 nm及55/65 nm晶片佔其接近一半的收入。中芯國際難以馬上趕上台積電。3.台積電曾經是中芯國際的第三大股東:2010年,台積電行使購股權,將其持股量增至10%,令其成為中芯國際第三大股東。去年貿易緊張形勢不斷升級,中芯國際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除牌,其後台積電出售其大部分股份──這表明短期的休戰可能已經結束。中芯國際保留在香港的上市地位,最近在上海科創板指數再次上市,集資66億美元,成為中國內地近10年來最大型的上市項目。4.中芯國際仍須依賴美國:中芯國際可能是中國最先進的代工晶片生產商,但其收入及晶片生產技術仍然依賴美國。迫使台積電取消華為的訂單,並可能令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在其供應鏈中使用美國技術──放棄華為,或因為藐視美國法規而有被列入黑名單的風險。這場科技戰迫使中國政府加大對中芯國際的投資,這些資金可能會在未來10年令這家落後的企業躍升為台積電及三星的強大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