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定位大翻轉 不追第一追獲利

刊登日期:2018/8/8 上午 09:37:25 資料來源:財訊雙週刊
「18年都是不斷追趕的策略。」王石分析,2000年時,聯電選擇和IBM合作研發銅製程,台積電選擇自行研發,從此讓聯電在先進製程上處於落後狀況。「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製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他分析。如果把聯電和台積電比喻成戰艦。在先進製程的戰爭中,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台積電愈來愈大。過去18年,每當台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期待靠技術領先,擴大規模;但18年過去了,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於劣勢。「一旦客戶群變小,技術和資源就變少,你持續投入,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台積電最新製程時,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製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就以28奈米為例,這是當前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聯電是少數緊追在台積電之後開發出28奈米製程的公司;但只要聯電一追上,台積電的28奈米就改版,「每次改版,客戶就會改用新製程,」聯電只好再投資一次,台積電光是用這個方式,就已經「累死對手」。上任後,他第一步先從改善財務體質,改善自由現金流開始,不再跟進投資7奈米等技術後,過去幾季,聯電累積現金的速度變快了,甚至有錢可以買庫藏股。王石在內部開會時,反覆在內部盤點「決勝點在哪裡,如何贏(Where to play , How to win)。」這一次,聯電不是只要技術領先,而是每花1塊錢,都要把每一步想清楚,這筆投資能爭到什麼樣的市場,拿下哪些有戰略價值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