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分析師4字點出考量!月產能2萬片如何讓蘋果、Nvidia心安?

刊登日期:2022/12/7 下午 05:35:51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指出,從台積電的角度來看,海外設廠的好處,不外乎就是四個字:滿足客戶。台積電約有60%的客戶在美國,這也是為何台積電要開枝散葉,將部分產能拓展到美國的主要原因,「但產量並不大,況且研發也都留在台灣。」每月2萬片的產能來說,鄭凱安表示,在能全數售罄的前提下,是維持一個晶圓代工廠運作,且不至虧損的最低限度產能。2萬片又如何能帶給諸如蘋果、Nvidia或AMD等企業心安呢?鄭凱安指出,當部分晶圓產能在美國境內,即使爆發台海危機,晶圓製造後無法再運送回台進行最後的封裝測試,在美國本土也還有像艾克爾國際科技(Amkor)這樣的封裝公司,或許封裝良率比不上台廠,但在有貨可供總比沒貨好的情形下,仍能保全美國一部分的產業正常運作。在美國設廠後,如台積電大客戶蘋果(Apple)的工程師,可以不用飛到台灣與台積電討論製程,而是在美國生產完成後才需要將晶片運回台灣封裝,大大降低了共同開發的溝通、時間等成本。《華爾街日報》引用台積電高層的意見,表示要在美國重建數十年來已經在台灣成熟的半導體生態系不容易,這當中包含了人才,以及供應商的服務網絡,還包含了東南亞地區的供應商。鄭凱安分析,對小廠來說,到美國設廠「動力不足」。不少中小企業僅靠著在台灣接下台積電部分訂單即可生存,赴美設廠耗時費力,投資成本巨大,「小型的其實跟不出去。」台灣供應鏈在效率上於全球數一數二,對台積電來說,該如何在缺少部分供應商的支持下,讓廠區運作得更有效率,是未來幾年內美國新廠急需應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