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工廠揭開面紗 「逆全球化」之下的贏家是誰

刊登日期:2022/12/15 下午 02:53:23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
「掏空論」首先由台灣財經評論者陳鳳馨指出,她評論稱,台積電許多工程師,舉家遷移美國是將台灣人才「連根拔起」,台積電恐將成為當年日本大廠「東芝」,被美國用完即丟。相關評論在台灣疑美派人士及媒體廣傳,陳鳳馨加碼稱,「全球化已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是雪上加霜,半導體將被歐美不斷剝削,「直到剝完為止,台灣是這一波經濟保護主義最大的受害者。」面對掏空論,一向低調的台積電,由執行長魏哲家發言相關言論反駁。他表示台積電赴美掏空台灣是「門都沒有」的說法。針對台灣半導體恐步入日本後塵,他則回應「不可能!台灣努力30多年,怎麼可能被擊倒」。台灣經濟部則發文強調,台積電美廠2萬片的月產量在全球先進制程佔比僅有2%左右,而台積電仍然持續在台投資,除了3奈米已在台南試量產、2奈米也開始在新竹整地,政府更針對1奈米制程啟動擴大計劃。台灣仍將最高階的晶片留在台灣,並沒有赴美生產。台灣經濟部稱,所謂掏空台灣論是意圖離間美台關係。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台灣電子時報網(Digitimes)總監黃欽勇評論稱「歐美年輕人對於一成不變的生產線工作多有排斥,何況台灣是將一流人才放在半導體制程管理與研發上,台積電很難在其他國家複製上萬人的研發團隊,事實上也沒這個必要……也許就像當年台灣把NB (Notebook)工廠遷往中國一樣,不過是逐水草而居的過程而已,」黃欽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