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紡「祖產」搬新加坡,董座:世上沒有永遠的產業

刊登日期:2019/8/28 下午 07:02:08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南紡董事長侯博明接受專訪表示:「我相信,世上會有永遠的企業,但沒有永遠的產業!」意思是,企業確實可能在歷史上長存,但不可能永遠固守在相同產業內不動,否則終將被淘汰。這,是整起「新加坡計畫」背後最關鍵的思維。侯博明分析,他將把海外紡織事業轉由新加坡控股,此地一來位於東協中心,工廠無論設在哪個東協國家均可遙控,且出入享關稅優惠;二來華人多,容易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同業們把各自的轉投資切一切,(紡織)本業可以一起來新加坡策略聯盟,我跟力麗、集盛他們都在談了,」侯博明透露。他的終極藍圖,是彼此策略合作、甚至交叉持股,以策略夥伴形態接單,例如某品牌客戶的訂單想下在印尼,就可轉介給力麗印尼化纖廠,藉此整合多家紡織廠的技術、人才與海外廠房設備。侯博明在去年底訂下「六年計畫」,簡單來說,是同時布局了兩個跨國戰場——紡纖等本業轉移至新加坡,為日後策略聯盟做準備;留在台灣的流通、土地開發與轉投資等事業,由副總與協理級主管各自經營,做為「新加坡計畫」的最強後盾,提供穩定現金流。最受矚目的,是四年前開幕的南紡購物中心,預估今年營收超過60億,即將損益平衡。從紡織切進流通,意即從製造業跨入服務業思維,侯博明更因此借力使力,善用台南幫資源,也就是統一集團人脈。侯博明預期,將紡織、流通、轉投資與土地開發等區隔後,將更看清南紡重心的轉變。預計六年後,紡紗、化纖與流通的營收比重,將由45:45:10,變為各占1/3。他選在交棒前,為南紡重新畫了一個極具野心的事業版圖。而將本業總部遷至新加坡子公司的另一面,就是台灣南紡帳面營收將大幅減少,會計師警告,最嚴重情況,可能影響上市資格。對此,侯博明直言,南紡有8成以上資產與土地都在台灣,短期內應不至於發生這樣狀況,「而且,改變有什麼關係?世上會有永遠的企業,但沒有永遠的產業。要生存下去,沒有什麼是不能變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