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鴻訂單滿手,外界卻不看好,成衣廠背後藏未爆彈?

刊登日期:2022/3/16 上午 11:47:38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訂單滿手、營收成長,陰影何來?未爆彈一:庫存和需求隱憂,產品不同兩樣情。預估由於去年供應鏈大亂、出貨受阻,現在下游品牌客戶應當庫存正低、下單需求孔急。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卻指出,「訂單沒外面說得那麼好。」他分析,相較去年,不論原料、布料、成衣、海運、客戶庫存,每一環節都極為緊缺;今年則是大量貨物到港,反倒造成品牌客戶的庫存水位和壓力急速上升,包括Nike、Under Armour下單都趨緩。儘管洪鎮海強調訂單還是滿到9月,且產品單價提高、營收可期,但細究內裡,會發現其中包含去年遞延的40億舊訂單,其價格尚未反映原料漲價、獲利受限的情況。也難怪,洪鎮海直言:「毛利率要恢復到之前的30%,不可能。」未爆彈二:原物料飆漲、俄烏戰事,前景烏雲密布。今年第二顆成衣景氣未爆彈,在於俄烏戰爭引爆的原物料漲價、通膨衝擊。「依照現在原物料漲幅,下半年度肯定要調整,沒調會死得很難看,任何產業都一樣,」洪鎮海說,去年光是尼龍66、彈性纖維等原料,價格就漲三成,儒鴻漲價根本趕不上。沒想到今年才剛開始,價格又再漲三成。糟糕的是,儒鴻恐怕還無法完全轉嫁原料成本給客戶,勢必得靠自己東補西貼、提升效率來補足,「我們不像台積電說晶片只有我有,不能太過份講究毛利貢獻。」洪鎮海表示,儒鴻仍會以維持客戶關係為優先。產能方面,儒鴻今年規劃印尼廠陸續投產,一期廠區預計年底月產100萬件;廣越方面,則因應戶外服需求上升,大力加碼在約旦擴充40條產線,同時也持續增加舊廠產能。廠商只能盡可能超前部署、強化自身競爭力,以度過這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