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盛世背後的迫切危機,晶圓製造成為全球地緣政治必爭之地

刊登日期:2021/4/10 上午 08:08:17 資料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
2021 年,拜登正式接任美國總統大位,但是,全球政府對半導體產業施加的壓力有增無減,對全球晶圓代工之王台積電來說,正面臨未來 10 年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當台積電成為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時,各國政府已開始積極思考該如何出招,奪回半導體製造的領導權。《挑戰 1》面對美國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人工智慧的報告指出,晶片將是未來人工智慧產業最重要的基礎,不只經濟會因晶片產業受益,「誰擁有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將在戰爭的每個領域都取得優勢」;第 214 頁提到,「美國進口晶片的依賴,特別是台灣,已是美國在經濟和軍事發展策略上的弱點」,並認為台積電和三星是全球握有最頂尖晶片製造技術的兩家公司,而英特爾「到 2022 年,製程都將落後 2 個世代」。報告中強調,美國應加大補貼,「南韓、台灣和新加坡,都提供 25% 到 30% 的租稅抵減,比美國提供的條件高出一倍。」台積電設下的技術領先障礙,美國要如何超越?報告中提到,關鍵在於,台積電擅長的 2D 電路線寬微縮的技術,已達物理極限,「這種技術演進得到的邊際效益愈來愈小。」目前台積電必須投入比過去高出數倍的成本,興建巨型晶圓廠,卻只能得到較過去更少的產能。《挑戰 2》台灣缺水缺電的難題:台積電未來 3 年內,用電需求恐倍增。《挑戰 3》高毛利率的阻礙:美國建廠貴 6 倍,員工週末不加班,台灣則是用優質人才,日夜不停地在生產線拚搏,加上同樣努力的供應商,造就台積電的成功。因此台積電大幅在台灣招募人才,不但本薪加倍,還有全額保險、住房和交通津貼,這些阻力同樣影響台積電供應商,供應商也透露,要跟著台積電赴美生產,成本一定比台灣貴數倍。《挑戰 4》留住客戶的考驗:英特爾訴求「安全」,恐牽動供應鏈。台積電已真實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這是滅頂風險還是大成長的機會,端看台積電是否能把阻力變成助力,這將是台積電真正成為全球晶圓製造一哥,最關鍵也最難的一場戰役。台積電盛世背後的迫切危機 晶圓製造成為全球地緣政治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