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角力難追台積電 中美歐先進製程卡關難解

刊登日期:2021/5/5 下午 08:24:48 資料來源:DIGITIMES 科技網
受到多方壓力下,台積已宣布赴美設廠與在南京進行28奈米擴產,歐盟也頻向台積電揮手,但晶圓代工業者認為,對台積電而言,美國5奈米新廠,相較在台擴產,成本是翻倍暴增,但這些或許可以補貼解決,但高效人力會是歐美在先進製程推進卡關的主因。事實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於日前法說會上即明確表示,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進度已開始動工興建,為5奈米12吋廠,月產能2萬片,支援全球各地客戶,基於營運效率、客戶需求與成本經濟,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擴產。半導體設備業者則表示,台積電決定赴美設廠,美方當然是希望未來在美產能持續擴增,因此當然會預留土地給台積電及相關供應鏈,但目前來看,5奈米製程及月產能2萬片規劃應該足夠供應美國軍方與國安相關需求,未來若需再擴張,應是其他一般客戶所需。不過,現在能支付7奈米以下高昂代工費用的晶片大廠也不多,更不用說5奈米,對高通、超微、蘋果與NVIDIA等多家美系客戶來說,下單台積電美國5奈米廠恐怕成本更高,因此目前還待觀察。若是台積電真決定蓋6座新廠,也不會只是5奈米,將會前進至3奈米,但前提是足以包下產能的客戶是誰,台積電釋出可能進一步擴產說法,目前來看應只是因應美方安排。台積電創辦人日前張忠謀就指出,台灣在晶圓製造的優勢,包含大量優秀敬業工程師、技工及作業員,且都願意投入製造業,而美國至少在相關領域工程師等的敬業程度不如台灣,製造業在美國早已不紅。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接受外媒訪問時亦指出,美國應該為研發與人才產出投入更多資源,而不是企圖轉移供應鏈,這不僅耗費巨資,也會損害跨國合作,拖慢創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