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賭上毛利率也要海外擴產的算計!劉德音三大策略維持領先地位

刊登日期:2021/8/7 下午 09:58:38 資料來源:TechNews 科技新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三大策略維持領先地位,策略1:一邊抓住客戶,一邊提前卡位。「大家都已預測到,幾年後將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一位產業人士解讀,台積電為未來的困局做準備,「這次晶圓代工漲價潮,台積電就沒有漲價,先把好的客戶拿下來,訂下長期合作的契約。」策略2:評估赴德、日設廠具戰略意義。歐洲和日本在半導體技術上,仍有不可小看的江湖地位,歐洲的ASML(艾司摩爾)生產的頂尖曝光機,就要依靠德國蔡司的鏡頭才能生產,這方面,歐洲技術獨步全球。日本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仍有強大實力,如日本信越化學,是全球矽晶圓龍頭,特殊矽晶圓生產有難以撼動的地位。且日、德第三代半導體居領先地位,產業人士推斷,如果台積電在這兩個國家建立相關合作供應鏈,就能順勢突破技術障礙,切入這個新領域。策略3:利用國際化解決缺水、缺電、缺人困境。對台積電來說,台灣在少子化之後,人才供應速度趕不上擴廠的速度,始終是發展上的一大隱憂,缺水缺電的壓力也是一大限制。接下來觀察台積電發展的重點,除了毛利率能否維持五成,更重要的是,各國是否真的會追隨美國腳歩,大搞半導體在地製造。如果是,台積電海外產能的比例,和台灣原有產能相比,是否會大幅拉升,又是否真能拿到各國政府的補助,都是重點。業內人士更指出,美、日、歐在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位置,讓台積電「不得不」前往設廠;那既然要去,在各國政府大撒幣的情況下,當然是「先搶先贏」,以龍頭身分搶先築起高牆,加高英特爾、三星等對手的競爭門檻,這恐怕才是劉德音同意設廠背後的真正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