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娃娃如何綠化翻身?張安平揭示「台泥轉型策略」:從烏雲縫隙探進希望光芒
刊登日期:2022/6/1 上午 10:15:50 資料來源:yahoo!股市
除了廢水、廢料100%回收,台泥更明確要求「廢棄物處理是水泥窯的主業」,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垃圾與廢棄物,成為水泥的替代原料與燃料,可節省成本、進一步提升獲利,更能幫助社會解決如半導體的氟化鈣汙泥等問題,且在歐洲更可以減少碳排放,展開銷售力道。台泥跨界又創新,當前正努力的方向,是尋找及探索更有效、更合適自然生態韻律的能源轉換方式,並依照自然的韻律,打造更有效率的釋放與儲存能量的過程,「我們結合再生資源與儲能系統,讓城市廢棄物透過水泥窯循環處理,打造出城市與自然、人文與環境共存的樣貌。就像自然界的循環中,任何物質都有重新利用的空間。」對台泥而言,這些行動、發展策略的背後,是人類與能源之間,重新建立友好新關係的期望;這也是為何台泥要致力達成2030、2050年的減碳目標。在經營方針上,張安平表示,疫情改變了市場格局,但無法改變這幾年來台泥訂下的目標。台泥的責任,就是不斷找尋各種人與大自然互動循環的方式,並走在規格的前面,呼應社會的期待,尋找更多美好的可能性。台泥完整揭露未來三大營運布局:低碳水泥、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綠色能源方面,台泥各項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等,正全方位展開,預計到2025年將建置超過500MW;為了讓綠電被充分運用,儲能需求比例須達到綠電的20%,也就是2025年全台至少需要5GW的儲能,2029年需要9GW。在儲能事業上,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2022年達400MWh,2024年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自2021年收購義大利NHOA公司,台泥儲能光電案場橫跨26國,其中,在南歐發展迅速,已進駐米蘭機場、公路、港口等重要基礎設施,成為最大虛擬電廠。至於電池事業,原先台泥電池產能不大,直到2021年開始在高雄小港建置新廠,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約可生產2.4萬台電動車長程電池量,可望2024年總產能提升至3.3GWh,相當於一年生產2.16億顆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