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三缺一」是他們做的!鈊象電子成功數位轉型,背後是2次的生死抉擇

刊登日期:2020/5/5 下午 02:35:18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鈊象陷入了兩大困境:一是把手遊想得太簡單,以為只要把遊戲從PC照搬到手機上就好,忽略了手遊的營運、行銷、遊戲機制。二是從角色扮演、經營養成到卡牌,什麼類型的遊戲都想做,廣而不精,導致遊戲收入不足以應付營運成本,失敗告終。鈊象才「重新聚焦在博弈類、棋牌類產品,也是我們比較擅長的。」從最熟悉的內容出發,再次打下一片天,也積累了可觀實力。產品轉,思維也得跟著轉,在企業組織和公司文化,鈊象一路上也做了很大的調整。「轉型不是只有中階幹部,上層主管也要跟著轉,不然很多角色跟資源分配是不會到位的。」回顧2013年公司營運最低迷時,陳阿見發現,同事士氣渙散、沒有心力面對改變,在季檢討會議上,他曾對全公司幹部表示:「如果轉型不成功,我就下崗!」眾人在驚嚇之餘,也受到了鼓舞,逐漸恢復鬥志。當時鈊象做出的首要決策之一,便是將線上遊戲事業處研發、營運兩大部門打散,混合編成不同的小團隊,節省溝通成本;商用遊戲機事業處則繼續採用分開運作制,但陳阿見也大力促進兩大部門的互動交流。有趣的是,這兩大部門同時都經營手遊,也形成了微妙的「互競共享」關係,有點皮克斯(Pixar)與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味道。陳阿見自豪地說,各事業處之間、部門之間,不僅遊戲內容和資源可以共享,更設立了利潤分配共享制,不管是哪一個事業處賺到的錢,另一個事業處也可以享受一部分,全公司虧損愈少、大家賺得愈多。「手遊狀況最差的時候,我們也是靠遊戲機部門在貢獻利潤,幫手遊做起來,」商用遊戲機事業處副處長姜伯威表示。「這些年我們建立了一個觀念——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彼此,是在外面。」陳阿見表示,鈊象近兩年已開始導入AI(人工智慧),透過每一個玩家不同的遊玩路徑,在其身上貼上了大大小小的標籤,當系統更了解玩家特質後,便開始推薦客製化付費方案、精準行銷。如何進一步加強變現能力,藉由AI分析刺激玩家消費儲值,將成為其下半年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