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商/名人語錄

關鍵字搜尋
全文檢索
編號
名人/職稱
公司名稱
語錄內容
  • 1161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花費大量的精力培養人才,可是卻沒有良好的環境留住人才,豈不前功盡棄?如果公司員工的流失率偏高,公司內新人的比例偏大,則整體員工的素質不可能很高的,這種情形下競爭淘汰的策略實際上已很難展開。因此要留住有用的人才,淘汰不良的人員,必須要以具備可操作的留才制度環境為條件。
  • 1162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際上許多先進的企業,深感留才的不易,因而提出「員工第一,客戶第二」的口號,想一想是很有道理的。企業間的一些併購行為,其實都是引入對方的人才和技術的戰略。擁有人才,就擁有了發展的空間,就擁有了競爭的基礎,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然而為了應付競爭的壓力,往往忘了這個基本的道理,許多人都非常明白,若產品不良而導致客戶抱怨和退貨,那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可是有多少人能意識到因環境不良導致員工抱怨和非正常辭工是更為嚴重的事件,甚至未能建立員工申訴的健全管道,更遑論處理員工的抱怨。
  • 1163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為因應金融時勢變化,票券業一定要轉型,如能順利跨足財務管理、境外金融等業務,就能分散經營風險,另外就是從傳統經紀、自營等業務,發展至公司財務服務及私人財富管理。
  • 1164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跨足銀行業是國票金既定的目標,除業務上可與票券、證券公司合作,更重要的是深化財富管理行銷通路,會持續尋求規模適中的商業銀行合併,朝中大型金控的目標發展。
  • 1165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現行規定限制票券業未來發展空間,影響資產配置彈性,應回歸資本適足率12%以上的原規定,以便與國際標準接軌,或提升目前最高保證倍數上限為5.5倍至6倍,才有利票券業務穩定成長。
  • 1166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相較於銀行法已多次修正,票券金融管理法卻15年未曾檢討法令的合宜性,目前採正面表列(指只匡列出能做的項目)的業務管理規範,限制票券業者金融創新潛力,亟待解套。
  • 1167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低潮時,大多用行銷或業務出身的人振衰起敝,盼能為垂死體質注入新動能,而不會斤斤計較於短期的財務支出,同理可證,台灣應該要趁著此時擴大公共投資,尤其是公路、捷運或都更之類的基礎建設,如果都是未來該做的事,就全部拉到現在做。
  • 1168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以台塑為例,「以前都是分股票,那是因為王永慶相信,員工都是股東,才會努力地做下去」,政府也應該朝這個方向,想辦法把閒置資金導入公共建設,為未來打底,讓全民成為公共建設的股東,共享完工成果,台灣經濟才可能浴火重生。
  • 1169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導入民間參與的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是對的,會引發那麼多爭議,是因為執行上有偏差,企業求利,所以做起事來比較有彈性,這是公部門做不到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條例中,變更再來核准,也是基於合作雙方的互信,更不是圖利。
  • 1170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政府該做的事,不是指導廠商要去哪裡設廠,是如果台灣廠商願集結到東南亞設廠,政府能否利用外交管道,協助取得用地、執照,讓台灣廠商享有聚落優勢,並列為東南亞使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這種南向政策做起來才有意義。
  • 1171
    名人/職稱:魏啟林(董事長)
    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該想的是如何透過開放,導入更多勞動力,唯有如此,能推升薪資水準、喚醒經濟動力,也才是拚經濟的治本之道。
  • 1172
    名人/職稱:陸炤廷(董事長)
    公司名稱:華友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讓粉絲充分了解華友聯,進而信任華友聯之後,「用心蓋每個人都買得起的好房」,這個他個人的理念,也會獲得消費者的認同,進而展現在購屋行動上。
  • 1173
    名人/職稱:謝志長(董事長)
    公司名稱:達麗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 順銷法則:推案不好高騖遠,以貼近民生為訴求,只求合理,不求暴利。2. 人脈法則:做事業以人和為首要,廣結善緣,以合作為前提,締造多贏。3. 長效法則:投資、創業以研判市場產業風向為首要,務求企業永續營運。
  • 1174
    名人/職稱:謝志長(董事長)
    公司名稱:達麗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房子,是一件商品,家,是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如何把房子變成家才是重點。只要一個細微的小地方多加注意,就可以讓一個房子更有家的味道,這就是看建築業者用不用心。
  • 1175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客戶第一、員工第一」具備這樣的理念才是雄才大略的表現。如果解雇好不容易雇來的員工,將會導致經營理念的動搖。也許我們成天在考慮如何讓品質上水準,如何讓客戶滿意,這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多考慮一下如何保證員工的作業水準,如何讓員工滿意,難道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嗎?有了優秀的作業人員和幹部,有了一流的團隊,訂單是不必要靠爭取就能得到的,這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 1176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要掌握潮流、充實知識,就必須要求領導幹部有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自我實踐的興趣。許多幹部由於擔任經營管理的任務,往往不易安排學習的時間,這是實情,但這不能成為一個藉口。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就看你是否去想辦法,而且必須擠出時間來學習,這是客觀的要求,因為不去學習,那是註定不能掌握未來的。當然光靠自我的學習,讀讀報紙、看看電視還不夠。訓練機構或相關單位還要積極舉辦一些訓練班,延請有關人士進行講習或發表情報,這樣才有可能把握產品、技術和市場,從而贏得先機。
  • 1177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人生就是一場戲,不管你扮演什麼角色,你盡力把這個角色演好就是達到了目標。我們看到很多基層的員工,包括警衛,都在兢兢業業的做他們的事情,這是值得發揚的。只有每一個螺絲釘、每一個工作人員都發揮他的功能,整個機器、整個系統、整個社會才會產生真正的動力。
  • 1178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競爭憑何者取勝?過去族群或國家之間的競爭依靠的主要是礦產資源或者是靠地大物博。可是今天擁有礦產資源的國家之重要性日漸低落,而擁有科技、掌握諮詢的工業化國家才能稱雄世界,所以駕馭科技和資訊的人才能構成競爭力的根本。但是人並不代表人才,由人而成為人才還有一個過程,如何推動實現這個過程,這不僅是政府的首要任務,更是企業界要思考的重點。
  • 1179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紀無疑是一個科技化、資訊化的世紀,是一個人力資源運用掌握的關鍵世紀,誰能夠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誰能夠妥善運用人力資源,誰就掌握了這個世紀的競爭力和主動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培植公司嶄新的人力資源,要把握21世紀的競爭力,我們將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讓我們珍視人力資源、善用人力資源,以雄厚的人力優勢參與21世紀的角逐。
  • 1180
    名人/職稱:郭台銘(董事長)
    公司名稱: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一向認為高薪不是唯一的留才手段,關鍵在各事業處如何用人。如何讓新的優秀人才能夠融入企業大家庭,並將企業作為長期紮根的沃土?這點中央人事是應負擔起政策研訂重任,各事業處需認真檢討過去用才的經驗與缺失教訓。營造一個環境,讓大家心手相擊,共赴未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