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主題館

博物館 圖示

中國博物館對於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力量不可小覷。

從首屈一指的故宮博物院到由發電廠改建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從中國第一家私人紫檀博物館到中國獨有的剪紙博物館,中國正進入博物館發展的「快車道」。

中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已發展到約4000個。中國的博物館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不僅數量要增長,品質也要逐步提高。

從2008年開始,中國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數已超過2400個。當前,中國博物館事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不過,其發展也面臨極大的挑戰。

老的博物館儘管資源比較豐富,但是衍生功能薄弱;而一些新建的博物館,盲目追求外觀宏偉,卻忽視內涵—不僅展品不吸引人,而且公共領域的服務、教育培訓、專業諮詢以及學術研究等功能都較為薄弱。

在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博物館已經是公眾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此外,在藏品方面與國際上存在差距,是大陸博物館發展面臨的另一個挑戰。目前大陸博物館的展覽內容相對空洞。現在歷史類博物館和綜合型博物館的館藏共1571萬件,平均每個省級以上的博物館擁有10萬件展品。但大英博物館的展品超過800萬件,幾乎等於中國總量的一半;巴黎盧浮宮擁有400萬件展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聖彼德堡冬宮博物館各有300萬件展品。
國家一級博物館 (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一級博物館」與「中央所屬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及國務院或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國家文物局審核同意冠名「中國」等字樣的國有博物館分屬不同概念。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經於2008年5月由中國國家文物局公佈;第二批17家於2012年11月公佈。2013年5月,北京天文館等四家博物館因評估未達標被撤銷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在此介紹冠名「中國」的博物館,至於有許多「省博」或「地博」(地級市的博物館)或考古類的博物館亦屬國家一級博物館,將在本文中其它主題加以介紹。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www.dpm.org.cn)
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歷經五百年,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眾敞開。故宮博物院絕無僅有的獨特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收藏明清皇室珍寶的巨大寶庫,也是記載明清宮廷歷史的鮮活檔案。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www.chnmuseum.cn)
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已走過百年的光輝歷程,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展成為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旗艦。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跡,展示著偉大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www.jb.mil.cn)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大陸唯一國家級大型綜合性軍事博物館,。為加強軍事文化建設,充分利用館藏文物資源優勢,努力推進軍博轉型建設和拓展發展空間,軍博正積極參與首都文化發展建設,以北京市為主導,共同在豐台區創辦大型軍事文化園,打造特大型國防教育基地。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www.cstm.org.cn)
中國科學技術館是中國唯一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內容和參與互動的形式,反映科學原理及技術應用,鼓勵公眾動手探索實踐,培養觀眾的科學思想、方法和精神。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www.zgnybwg.com.cn)
中國農業博物館在北京市朝陽區,與全國農業展覽館為兩塊牌子一個機構,隸屬於中國農業部。三個固定陳列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農業自然資源區劃、中國水產各有特色。獲得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www.namoc.org)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至當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餘件,以19世紀末至今中國藝術名家和各時期代表作品為主,構成中國現代以來的美術發展序列,兼有部分古代書畫和外國藝術作品,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www.gmc.org.cn)
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於1916年,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按照地球圈層結構佈局的基本陳列,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關注人類生存環境。
在中國大陸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有許多是省博,例如北京市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有故宮博物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天津市有天津博物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天津自然博物館。河北省有河北省博物館、西柏坡紀念館。山西省有山西博物院、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中國煤炭博物館。福建省有福建博物院、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陝西省有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咸陽漢陽陵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四川省有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廣東省有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深圳博物館。其中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福建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www.capitalmuseum.org.cn)
首都博物館原館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新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博建築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    (www.shanghaimuseum.net)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
 
天津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    (www.tjbwg.com)
天津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其收藏特色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和近現代歷史文獻、地方史料並重,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法書、繪畫、玉器、璽印、文房用具、甲骨、敦煌遺書、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間工藝品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近20萬件,圖書20萬冊。
 
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    (www.hebeimuseum.org)
河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15萬件。舉辦《古代河北》、《近代河北》、《當代河北》、《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等基本陳列,兩次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榮譽,先後被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www.seagullwatch.com)
山西博物院新館於2004年竣工,建築群由主館與四角輔樓組成。主館造型如鬥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著豐收富足與安定吉祥,並以現代技術手段詮釋了古人對建築「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審美取向。整個建築群如山似闕,跌宕起伏,雄渾大氣,成為太原市重要的標誌性文化建築。
 
湖北博物館‎
湖北博物館‎    (www.hbww.org)
湖北省博物館籌屬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景區。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臨時展覽館等高臺基、寬屋簷、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築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佈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築的中軸對稱、一台一殿、多台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築佈局格式。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www.chnmus.net)
河南博物院是一所國家級大型現代化綜合博物館,館藏文物多來自於洛陽、三門峽、輝縣、新鄭、安陽等地的考古發掘,數量達13萬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當世中國之博物館,以藏品而言,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當屬第二。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    (www.gdmuseum.com)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以「珍寶容器」作為設計方案,形似一個「寶盒」,主體建築的周圍是一片緩緩升起的草地,入口層建築離地面23米,進入入口是一個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廳,高38米,採用採光屋頂,帶有嶺南建築特色。展廳里沒有一根立柱,提升了布展面積。
 
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    (www.fjbwy.com)
福建博物院新館位於西湖公園旁,佔地6公頃,展覽面積1.5萬平方米,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風雲、建古代外銷瓷、工藝藏珍、福建戲曲大觀、恐龍世界、動物萬象7個基本展廳和6個臨時展廳。館藏文物和自然標本近17萬餘件,珍貴文物3萬餘件,新館設有貴賓廰、會議室。
 
內蒙古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館    (www.nmgbwy.com)
內蒙古博物館建築充滿蒙古族建築特色。博物館上的奔馬塑像曾經多年是內蒙古電視臺的開播圖像。博物館是新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博物館的四萬四千多件展品中有不少是在中國其他博物館難得一見的關於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物,包括匈奴、鮮卑、契丹、蒙古及其他民族。
 
遼寧博物館
遼寧博物館    (www.lnmuseum.com.cn)
遼寧省博物館成立至今的60多年間,首創講解員制度、率先摹制清宮散佚書畫等方面作為先行者積累下了很多可資參考的經驗。是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精品薈萃而享譽海內外。遼博新館是遼寧點文化設施建設工程,硬體設施達到國內一流。
 
吉林省博物館
吉林省博物館    (www.jlmuseum.org)
吉林省博物院是在原吉林省博物館和吉林省近現代史博物館基礎上合併組成,是一座綜合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新院開放使用後,吉林省博物院將以嶄新的形象邁入國內博物館的先進行列。作為吉林省文物收藏保護、陳列展覽、科學研究和文物鑒定中心,博物院將更好地發揮其職能。
 
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    (www.hljmuseum.com)
黑龍江省博物館是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它是黑龍江省收藏歷史文物、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的中心,是地方史和自然生態的研究中心,也是宣傳地方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重要場所。黑龍江省博物館是一座歐洲巴羅克式建築,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現為國家I級保護建築。
在中國大陸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為中央政府的博物館與省博外,許多地級市所屬的博物館亦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例如江蘇省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有南京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蘇州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揚州博物館。浙江省有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寧波博物館。山東省有青島市博物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青州市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河南省有河南博物院、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南陽漢畫館。湖北省有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其中的蘇州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揚州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南陽漢畫館、武漢市博物館、荊州博物館雖屬於地級市所屬博物館,但因其館藏豐富,仍屬於國家一級博物館。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www.ntmuseum.com)
南通博物苑為近代中國第一座由中國人獨立創辦的公共博物館,由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創辦於1905年,建館早期建築有中館、南館、北館等,融中國古代園囿與近代博物館於一體,將民族特色與科學內容相結合,為一座城市園林式綜合性博物館。廣集國內外珍貴的岩礦石、化石園。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www.szmuseum.com)
蘇州博物館新館採江南山水園林概念設計,也適度採用現代建築元素。號稱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封刀之作」,這座被貝聿銘視為「最心愛的小女兒」建築物,是貝聿銘在大陸唯一的一座博物館建築,年近九旬的貝聿銘是蘇州人,新博物館與太平天國忠王府僅一牆之隔。
 
揚州雙博館
揚州雙博館    (www.yzmuseum.com)
雙博館的前身是揚州博物館,已成為國際、國內頗有影響的藏品豐富、功能齊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2003年批准成立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陳列展覽以雕版工藝流程和歷代雕版印刷為重點,將揚州廣陵書社收藏的30萬片古籍版片併入揚州博物館,建立揚州雙博館。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    (www.xabwy.com)
西安博物院於2007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對外開放,小雁塔文物保護區於1980年對外開放。整個博物院由博物館區、唐小雁塔薦福寺歷史名勝區、園林遊覽區組成。文物展館佔地1.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5千平方米,館藏13萬件文物,國家三級以上的珍貴文物有14400多件。
 
洛陽博物院
洛陽博物院    (www.lymuseum.com)
洛陽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占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建築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現舉辦有大型基本陳列河洛文明、珍寶展、漢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宮廷文物展、石刻藝術展、書畫展六大專題。展覽面積1.7萬平方米。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    (www.nbmuseum.cn)
寧波博物館由大陸知名建築師王澍設計,建築形態以山、水、海洋為設計理念,以民間收集的明清磚瓦組成瓦爿牆和毛竹替代鋼筋鑄成混凝土牆作裝飾,獲得中國建築最高獎魯班獎。設計者王澍因寧波博物館和其他作品成為首位獲得世界建築學最高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中國籍建築師。
 
青島市博物館
青島市博物館    (www.qingdaomuseum.com)
2001年6月24日,青島市博物館新館全面開放。青島市博物館陳列上起距今7000年前的青島,下至1891年青島建置,以青島地區歷史的發展為脈絡,展現了諸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全展共由文明曙光、三代融匯、秦漢雄風、盛世口岸、膠澳重鎮五大部分組成,陳列文物200餘件。
 
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    (www.xzmuseum.com)
徐州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雲龍山北麓,現由陳列主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漢代採石場遺址、清高宗乾隆行宮及碑園四個展區組成。常年陳列有古彭之寶、金戈鐵馬、天工漢玉、俑偶華彩、明清傢俱、鄧永清捐贈明清書畫等展覽。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採石工藝流程。
 
福州市博物館
福州市博物館    (www.fzsbwg.com)
福州市博物館新館的建築和裝飾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正面屋頂上的弓形屋簷,脫胎于福州古民居的馬鞍牆,用現代的建築符號加以表現,使之成為整座建築的靈魂;內部呈中軸線對稱佈局,展廳設計成“品”字型,使每個展廳既可以獨立成廳,也可以綜合使用。
 
邯鄲市博物館
邯鄲市博物館    (www.hdmuseum.org)
邯鄲市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邯鄲市博物館展覽分為兩部分,按歷史年代進行排列的,入口處展示著出生在邯鄲的歷代名人。最裡邊的玻璃框內的陶俑,作工精細,發掘於磁縣茹茹公主墓,即報紙上登載的中國第二兵馬俑。另一部分在磁縣博物館內收藏。是磁州窯出土的瓷器部分。
考古學範圍極為廣泛,包括從人類產生到近代以前的全部歷史時期,內容上涵蓋了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一切以實物形態遺留下來的史實。按照研究的年代範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有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美術宗教考古學、航空、水下考古學等分支。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以遺迹、遺物為研究對象。兩者以文字的產生為界,前者主要研究之前的人類歷史,以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為主(有時也包括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後者主要研究有文字記載以後的人類歷史,當中以青銅時代尤其是鐵器時代為主。田野考古學主要是以發掘為中心,進行研究。調查發掘的對象極為廣泛,包括居住址、墓葬、道路、橋樑、都市、窯群、礦場等多種。在中國許多重要考口發現,常會在遺址上蓋遺址博物館,在此列出屬於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考古類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www.bmy.com.cn)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是秦陵和秦俑考古、研究和保護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歷史專題性遺址博物館之一。這個博物館從1975年開始採取邊施工、邊發掘、邊參觀的方式籌建的。到目前為止,已經建成了規模宏大的一、二、三號展館。
 
漢陽陵博物館
漢陽陵博物館    (www.hylae.com)
漢陽陵是西漢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咸陽市,是咸陽原西漢諸帝陵中最東的一座。西安考古研究所對陵區內的叢葬坑、陪葬墓園、祭祀建築等進行了發掘,目前已於原址建立漢陽陵考古陳列館、帝陵外葬坑保護展示廳等作保護參觀之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www.gznywmuseum.org)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位於中國廣州市,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在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的陵寢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館,簡稱南博。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500平方米,是一座遺址博物館。南博主要有三個展覽區:南越王墓原址保護區、綜合陳列大樓、主體陳列樓。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    (www.sxd.cn)
三星堆遺址位於距四川省廣漢市城西7公里,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遺址年代為前2800年至前800年,分為四期,一期為寶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為三星堆文化(古蜀,前1600年以後),四期為十二橋文化(古蜀,主要遺存在金沙遺址),約相當於中原的夏商周時期。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博物館    (www.jinshasitemuseum.com)
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是中國進入21世紀后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所處年代約在前1250至前650,前1000年時較為繁榮。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沒有城牆,約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轉移,在遺址上建立此博物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www.zkd.cn)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距北京約50公里。由龍骨山上的一系列洞穴組成,發現北京猿人的大量化石,大量的灰燼堆積層,證明北京人已會用火。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1992年被北京市列入青少年教育基地。
 
西安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    (www.bpmuseum.com)
西安半坡博物館隸屬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處於母系制度。發掘中共清理出房屋遺迹40多座、地窖遺迹200多座、灶坑80多個,及陶窯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萬件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及數量可觀的彩陶、雕塑等藝術品和各類裝飾品。
中國博物館數量繁多,除上述所介紹的博物館外,本段將介紹博物館網站,及維基百科所介紹的中國博物館分類,分別是國家一級、國家二級與國家三級博物館,並列出各級博物館的清單。介紹幾個不在本文中所列出的知名一級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網
中國博物館網    (www.museumchina.com)
由復旦大學所建構,介紹各類博物館,包括社會歷史類博物館、文化藝術類博物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行業類博物館、私人博物館與海外博物館。探討熱點話題、業界動態、場館大觀、精品設計與復尚文化。觀眾到此參訪,可喚醒塵封的記憶,啟動五千年華夏文明尋根追夢之旅。
 
中國虛擬博物館網
中國虛擬博物館網    (www.museumcn.com)
中國虛擬博物館BETA版致力於普及高品位的藝術生活。讓人們能足不出戶的免費參觀和低成本的進行展示。觀眾在參觀虛擬展示的時候,不需要下載安裝任何用戶端軟體!卻能感受到博物館展廳內的氣氛,作品也能在更好的環境中展現。且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有趣,拓展互動性強。
 
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    (ppt.cc/1HPb)
為維基百科網頁,介紹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定義,中國國家文物局對中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註冊並具有文物、陳列展覽功能的各類博物館,經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以打分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
 
國家二級博物館
國家二級博物館    (ppt.cc/7f0B)
為維基百科網頁,列出國家二級博物館清單。2009年5月,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52家博物館經評選列入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北京天文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國海軍博物館和廈門華僑博物院四家原國家一級博物館因評估不達標,被降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國家三級博物館
國家三級博物館    (ppt.cc/qXyI)
為維基百科網頁,列出國家三級博物館清單,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等級劃分。2009年5月,中國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首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2013年5月6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發布第二批國家二級、三級博物館名單的通知》,144家博物館成為第二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ppt.cc/6-XR)
中國的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是由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的代表中華文明的地方所屬重點博物館。8個博物館列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www.bmnh.org.cn)
北京自然博物館陳列是以生物進化為主線,展示生物多樣性及與環境的關係,構築起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古生物陳列廳展示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進程,透過化石的印痕,人們似乎又看到了已經滅絕的生物。而植物陳列廳又似一部綠色的史詩,敘述著植物億萬年的演變。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www.918museum.org.cn)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紀念碑和陳列館相結合的建築,是為警示後人勿忘“九一八”國恥而修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博物館共設有包括序廳在內的8個展廳,10餘個大型場景。新館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www.beilin-museum.com)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文廟舊址,是一座收藏、研究碑石墓誌及其它古代石刻藝術品的博物館。薈萃中國古代精美碑石藝術,石碑眾多,猶如「碑林」,因此得名。碑林內有豐富的碑石墓誌、石刻藝術以及文廟古代建築的部分遺存。館區由孔廟、碑 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www.wuhouci.net.cn)
成都武侯祠是中國惟一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享有三國聖地之美譽。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分為三國歷史遺迹區(文物區)、西區(三國文化體驗區)、錦里民俗區(錦里)三大板塊,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迹博物館。1961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峽博物館
三峽博物館    (www.3gmuseum.cn)
三峽博物館與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相對而立。主展區有四個:三峽歷史文化精神的壯麗三峽廳;地方歷史源流的遠古巴渝廳;重慶城市變遷的城市之路廳;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廳。因三峽工程使得許多地方將永遠沉沒於水下,三峽博物館也是這些被發掘文物的主要儲藏地。
回頂端